10月25日,延安市南泥灣千畝稻田基地,水稻收割機在田間穿梭。遠處的山上層林盡染、五彩斑斕,與金黃色的稻浪交相輝映,美不勝收。
“南泥灣是農墾、軍墾文化的發祥地。我們選育了一批優良的稻種,希望能在這里種出優質大米?!北贝蠡霓r墾集團綏濱農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徐炳欽告訴記者,3年來,他們在這片鹽堿地上成功復制了“北大荒”種植方案。北大荒精神與南泥灣精神在這片土地上交融,譜寫了“陜北好江南”的現代農業新篇章。
看著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,徐炳欽感慨萬千:“北大荒精神與南泥灣精神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相互輝映。我們扎根在這里,是因為有情懷,更有信仰?!?/p>
1941年,八路軍120師359旅戰士高唱著“一把镢頭一支槍,生產建設保衛黨中央”的戰歌,與天斗、與地斗,用镢頭將荒無人煙的“爛泥灣”變成“稻田翻綠浪,窯洞滿山腰”的“陜北好江南”。
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,偉大的精神托舉偉大的夢想。如今,南泥灣人主動扛起新時代的“老镢頭”,成為新時代南泥灣的建設者。
“以前在外地打工,辛苦1個月才掙2000多元?,F在在家門口干活兒,能賺4000多元,日子真是太舒心了?!?5歲的寶塔區南泥灣鎮馬坊村村民鄭麗梅,平日里就在家門口的金伯利農場打工,這幾天來稻田里幫忙收稻子。
鄭麗梅抱起一大把水稻笑著說:“現在的生活大變樣?!蔽羧盏摹盃€桿村”馬坊村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大家口中極具陜北風情的“田園綜合體”。
鄭麗梅不??滟澋鸟R坊村,是華潤集團捐建的第11座希望小鎮——延安華潤希望小鎮。
2018年6月,延安華潤希望小鎮項目啟動。3年來,希望小鎮新建民居19棟,改造民居104個,配套完善了室外給排水、村內道路、太陽能路燈等設施,人居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。
“我們利用南泥灣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,挖掘和探索紅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模式,希望能實現希望小鎮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?!毖影踩A潤希望小鎮負責人倪自由說。
沿著馬坊村一路向東,就到了玉米種植大鎮——寶塔區麻洞川鎮。正值秋收時節,農民們正忙著收割玉米。
麻洞川鎮麻洞川村村民李延平家里不僅種了10多畝玉米,還經營著一座蘑菇大棚。收割玉米間隙,李延平跑到大棚里查看蘑菇長勢。他說:“最近早晚溫差大,大棚墻塌了以后,里面的溫度不好掌握,我得隨時關注?!?/p>
前段時間的強降雨導致李延平家的大棚墻體部分坍塌。有著多年大棚種植經驗的李延平和妻子迅速清理淤泥、加蓋塑料布、加固墻體……由于處理及時,菌棒沒有遭受損失。
“強降雨影響范圍比較廣,政府組織我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,最大程度減少損失?!崩钛悠叫χf,“麻洞川鎮曾經是359旅旅部所在地,從小我們就聽過不少‘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’的故事,現在我們也要發揚這種精神。自己奮斗來的好日子才最甜蜜?!?/p>
李延平不僅自己種植蘑菇,還熱心向村民們傳授種植技術,帶著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。
按照《南泥灣開發區總體規劃(2018—2035年)》,麻洞川鎮將被打造成為農業物聯網小鎮,這讓麻洞川村黨支部書記劉仲堂看到了希望和發展方向。
“現在政策越來越好了。我們要以村里的致富帶頭人為榜樣,帶動全村發展大棚種植等產業,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,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?!眲⒅偬眯判臐M滿地說。
夕陽下,背靠中國農墾林的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。
“延安是革命圣地,南泥灣是南泥灣精神的誕生地。能在這里參與學院建設,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?!毖影材夏酁硠谀9そ硨W院項目部工作人員白偉說,我們青年一代要傳承南泥灣精神,用南泥灣精神建設南泥灣。
轟轟烈烈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早已載入史冊。在南泥灣精神的照耀下,南泥灣正在經歷又一次巨變……
本網原創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?!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(非今日陜西 www.pussyseo.com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;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電話:029-87426369】
閱讀:0
人物
HOT CHARACTER
圖匯
HOT PICTURES
每天排名
TOP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