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冬時節,坐落在子午嶺腳下的富縣王家角村,葫蘆河水靜靜地流淌著。想起養蜂給自己帶來的好日子,村民程啟榮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。
65歲的程啟榮,種了一輩子玉米,原先雖然吃苦耐勞,但仍然家境貧寒。幾年前他又患上了肺氣腫,干不了重活,日子越發艱難。但是,自從2015年縣上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,一切都變了。
富縣地處子午嶺林區,植物品種繁多,花期較長,蜜源充足,發展蜜蜂養殖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、氣候和資源優勢。富縣縣委、縣政府充分尊重群眾意愿,將中蜂養殖確定為川道的特色產業。
采取“請進來、走出去”等形式,富縣為4個中蜂養殖鄉鎮(街辦)各聘請1名技術員,指導農民開展中蜂養殖;2017年先后培訓了8期縣鄉兩級農技人員和蜂農,330人次受訓;為蜂農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,免費提供蜂箱。截至目前,全縣共發展中蜂養殖戶283戶,養殖6844箱。
程啟榮就是其中一名蜂農。2016年,老程養了30箱蜂,凈收入3萬元。今年,老程養蜂的信心更足了,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:一箱蜂一年產蜂蜜20公斤,每公斤100元,可收入2000元。
該縣農業局局長賈寶森說:“發展中蜂養殖產業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川道特色產業,帶動農民增收;另一方面能促進塬區蘋果持續穩產增收?!?/p>
中蜂養殖只是富縣特色產業中的一項。
近年來,富縣塬面群眾依靠蘋果產業生活富裕了,果農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,遠遠高出全市農民人均收入,而川道群眾以種植糧食作物和打工為主,尚未形成穩定的增收產業。全縣貧困人口90%都集中在川道和塬邊地帶。
針對這一實際,富縣將產業扶貧作為全縣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,在川道地區大力發展“一村一品、一鄉一業”產業,因地制宜,因人施策,形成中蜂、畜牧養殖,水稻、菌類和小雜糧種植等為主的特色產業格局,幫助農民發展增收致富的新產業。
行走在富縣的川道,各個村子特色產業發展得熱火朝天。
北道德鄉渭家河村,50多歲的郭有春林下散養黑豬1000余頭,銷售的200頭豬崽和100多頭肥豬使他獲利20余萬元。2017年7月,全縣已發展100頭以上規模的林下生態養豬大戶12家,2000只以上規模土雞養殖場20家,成規模的養驢場2家。
乘著1000畝水稻獲國家良好農業規范(GAP)認證和“直羅貢米”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機遇,富縣壓縮玉米擴種水稻,逐步使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?!?畝玉米一年最多收益500元,旱改田后1畝地水稻純收入至少1500元?!币晃淮迕裾f。
鄜城街道辦史家坪村貧困戶高芳芳的卡上剛剛到賬2000元,這是她參加富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平菇的第一筆分紅款。錢雖然不多,但高芳芳覺得這是美好生活的開始。與高芳芳一起參與分紅的貧困戶有28戶。
……
2017年9月,全縣通過發展產業脫貧3132戶10715人。富縣縣委書記李志鋒說: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我們就是要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做足綠色文章,掘出‘真金白銀’。川道特色產業與塬面蘋果產業相結合形成一個大循環農業,農業生產的每個環節都有利益拉動,既符合生態發展要求,又能讓百姓致富?!?/p>
本網原創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?!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(非今日陜西 www.pussyseo.com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;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電話:029-87426369】
閱讀:0
人物
HOT CHARACTER
圖匯
HOT PICTURES
每天排名
TOP ARTICLES